当下全球经济低迷,但尽管如此,也有企业过得很“滋润”。比如奢侈品品牌华伦天奴(Valentino),其在2015年上半年实现58.8%的销售增长。照此趋势,未来几年它将跻身奢侈品营收10亿欧元阵营。因为业绩优异,收购了该品牌的卡塔尔皇室日前正筹备推动其上市。当被问及为何能够逆袭时,华伦天奴首席执行官斯特凡诺·萨西说:“这特别要感谢中国内地,这里的销量特别好,增速高达30%。”
一句“销量特别好”,透露出至少两个信息:中国消费者有钱,也舍得花钱;华伦天奴品质好、档次高,中国消费者认可。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中国消费者有钱,那为什么国内消费市场总给人一种疲软的感觉呢?其实答案已经给出来了:中国市场缺少像华伦天奴这样的好品牌、好产品,而太多的则是那些不够时尚、不够档次、品质较低的产品,国内消费者看不上眼,兜里有钱也不想花在这些东西上。
这种情况,换用一种高大上的说法,就是国内市场供给侧出了问题,消费需求升级了而供给没能及时跟上。不少国内消费者跑到海外扫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供给滞后的问题。媒体调查发现,以前国人海外扫货主要盯着高端奢侈品,现在已经普及到生活必需品了。从之前的品牌消费到如今的品质消费,折射出国人购物的偏好变迁。对于多数热衷于海外购物的消费者而言,吸引他们购买的主要因素还是质量。原来是抢购大件高端商品,现在是小件生活必需品也被抢购,这其中不只是价格问题,更折射出“中国制造”的设计、耐用度以及商业模式与环境的欠缺。
专家指出,随着物价水平的提升,许多“中国制造”在价格提升的同时,品质和品牌形象并未同步提升,造成性价比相对较低,“中国制造”底气不足。而中高端购买力持续外流,在反映出我国民众消费潜力巨大的同时,也折射出我国零售业和制造业发展状况无法满足消费升级要求这样一个严峻现实。所以,民众消费升级,倒逼民族产业转型升级。只有创新消费品,增加优质产品的有效供给,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体系,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引导国际扫客回流。
当然,国内消费者消费意愿不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目前国内消费环境并不理想,消费者权益难以有效保障。国内一些商家产品质量差、服务跟不上,连退换货都很难,消费者怎么还有消费的积极性?如果说改善供给产品质量是保证消费者想消费,那么改善供给服务质量则是保证消费者敢消费。又想又敢,两者缺一不可,才能真正形成现实消费,形成经济拉动力。所以,一方面要全面提高标准化水平,健全农产品、食品、药品、家政、养老等领域和新兴产业关键标准和规范,夯实产品质量基础,完善质量监管体系,一方面要全面提升监管能力、效率和精准度,在食品药品、儿童用品、日用品等领域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保障。同时还要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
从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看,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供给质量和效益提升,通过制度环境的系统性优化,引导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从而更好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这是必然之举。而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是顺利释放消费需求,激励企业降低成本、改善质量、推进创新的内在要求,同样也是必须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