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本页位置:主页 > 体育 >

唯分数、唯升学等现象需破除

2019-01-14 09:45     来源:上海信息港

  周五下午,武汉一所省级示范小学。于先生接三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家,同时接回了周末任务:“这两张练习题是老师留的,这5张卷子是家长委员会在微信群里发的……”


  去年8月底,教育部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于先生说,学校布置的作业有所减少,但家长委员会迅速补位,“不按时交的就在微信群中通报,老师也认可这些做法”。
 
  面临着类似“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窘境的孩子还有不少。记者在武汉市武昌区、江岸区7所小学调研发现,去年9月以来,一、二年级学生作业有明显减少的学校只有一所,有些甚至采用了让学生互相布置、批改作业,让家长有选择地认领作业等“创新”之举。一些老师坦言,布置作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学生的成绩又是考核老师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指标。“孩子、家长、老师都累,但如果不布置,马上又会有家长来要作业。”武汉市武昌区一所小学教语文的李老师也很无奈。
 
  这些做法并非孤例。一段时间以来,在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绩观、学校的教育质量观和家长的成才观中,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仍比较强烈。有的地方教育部门最关心的是升学率指标能否实现,而因为高考成绩下滑,教育局长和校长被撤职的消息时有出现;有的地方教育部门只用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好坏优劣;有的学校将一切活动都围着考试分数转;有的家长简单认为,孩子成才的标准就是能够考出高分、升入名校,否则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在武汉市硚口区教育局党委书记郭军看来,重建校园绿色生态的关键,在于用多把尺子鼓励多元发展,追求“成长大于成绩”的教育价值观。“客观地讲,家长、学生关注分数,地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关注升学率,本身似乎合乎情理。但仅仅满足于‘分数’和‘升学’甚至将其当作教育的唯一目标,则明显存在偏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汪明分析道。
 
  唯分数、唯升学的“紧箍咒”困扰着孩子。而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现象在中小学和高校同样突出。
 
  此前,清华大学叶肖鑫有11篇论文因内容重复等学术不端行为而遭撤稿,南京大学青年长江学者梁莹教授上百篇已发论文被撤,学术不端行为频繁上热搜。无独有偶,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近一半科技工作者认为科技评价导向不合理问题突出,62.1%的大学教师、44.9%的科学研究人员在各种形式的科研成果中最看重论文,科研人员仍然在与论文“搏斗”。
 
  困扰高校教师的还有文凭。近些年来,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才很难到高校应聘,“土著”教师受到“海归”教师挑战的现象屡见不鲜。尽管采访中,不少高校校长谈及吸纳海外人才以及限制本校学生留校时说,“并不是不信任本校学生的质量,而是考虑到学缘多样;并非不认可自己的教育水平,而是要营造和维护多元、开放、包容的学术生态”,但“土洋之争”依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叩问着高校的人事制度和评价体系。
 
上海信息港 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上海信息港 () © 2012-2017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