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本页位置:主页 > 时尚 >

垃圾分类新时尚,上海的魅力值将更添几分

2019-01-29 11:21     来源:上海信息港

  “垃圾分类”是今年两会会场的热词,世博中心的楼层走道也换上了四类标准垃圾桶。站在垃圾桶前,市人大代表王品玲稍稍有些犹豫,“分好垃圾还是蛮难的,这到底是‘干垃圾’,还是‘可回收垃圾’?”一些代表聚在一起也谈着如何分类,“如果说花生壳是干垃圾,那么煮过的花生剥出来的壳是湿的,该怎么分?”

    伴随着这些会场间隙讨论,还有更多理性的思考在碰撞交融。昨天,市人代会专门辟出一个下午的时段审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垃圾到底怎么分?物业如何担起垃圾分类的管理责任?如何让执法更有力度?

    此时立法,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垃圾分类我们盯了好几年。”谈到垃圾分类立法,市人大代表、长宁区环境保护局局长沈群慧很激动,“我是连任代表,当初第十三届市人大代表就叮嘱我继续盯着这件事,这一盯就是好几年。现在要出台这部法,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在市人大代表、上海海淞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经理顾立军看来,此前几年上海推行垃圾分类的效果不甚理想,最大困难就在于各类推广行动都是“只有软约束,没有强制力”。此前政府一直试图通过“软引导”推动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但是效果并不好,所以有必要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来培育居民的行为习惯,“在台湾,对于拒绝垃圾分类的居民就是用罚款来规范行为,上海也可以这样做。”在他看来,此次立法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垃圾分类有了法律的支撑和保障。

    立法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垃圾分类顺利实施?顾立军举了一个例子,2018年开始,上海对单位生活垃圾进行强制分类,严格执行“不分类不收运、不分类不处置”,有了刚性约束后,企业垃圾分类效果就很好。

    垃圾分类新时尚,有法规护航。此次立法明确了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也就是说,每一位上海市民都要参与垃圾分类,责无旁贷。不少代表委员认为,上海率先进行垃圾分类立法,有助于展现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文明形象。如果做成垃圾分类这件事,那么,上海的魅力值将更添几分。

上海信息港 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上海信息港 () © 2012-2017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