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将新科技、智能化引入城市治理,使“大城市病”得到缓解:智能摄像头覆盖主要道路、重点场所,随时监测占道经营、私搭乱建行为及可疑人员,使执法精准高效,带给市民安全感;智能门禁应用于城中村、出租屋,使人员信息易于掌握,更好地维护了秩序和治安;自助办证机、停车APP等,使公共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更多市民,便利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治理走向“智”理,让生活增添了安全与舒适。
过去办港澳通行证,得往返窗口,等10多天;现在用自助机,10多分钟就完成了。过去走访出租屋,得背着十来本巡查册,一个月都巡不完片区;现在揣一部手机,一星期就能跑遍。过去监管乱摆摊、乱张贴,要来回折腾;现在坐镇指挥中心,摄像头一发现乱象就能处置。
和很多大城市一样,广州也面临“大城市病”的困扰:道路被占、交通拥堵,办事窗口人满为患,城中村、内街小巷环境乱且治安差……让新科技为城市治理“赋能”,让智能化为居民生活“减压”,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关键。
城市管理
视频执法,让巡逻告别人海战术
【镜头】
越秀区登峰街一间商铺,引起了街道智能监控中心值班人员的注意。转动镜头,对准再拉近,只见两个工人正把一个广告牌往脚手架上抬。“下塘新村24号正在安装广告牌,你们去巡查一下,看看手续是否齐全。”
接到指令后,附近的登峰街城管执法队协管员朱鉴钊立刻前往,5分钟就到了现场。一问,正在安装的果然是未经报批、不符合要求的违法广告牌。朱鉴钊当即劝导店主拿下广告牌、拆除脚手架。
登峰街地处越秀、荔湾、白云三区交界处,下辖两个城中村,是越秀区最大的街。“以前,我们执法队60多个人每天疲于奔命,效果还不好。因为无的放矢,基本等于‘盲巡’,发现了就去管一管,发现不了也没办法。有时候发现了,违规施工也进行半天了,很难制止。”执法队队长刘军宏坦言,以往这种全靠两条腿、一双眼、碰运气的巡查执法,自己受累,群众也不领情。
新搭建的网格化智能监控指挥平台,带来了变化。除了接入城管的20多个摄像头,它更将公安的摄像头并网,实现了对街道辖区的全覆盖。一旦监控发现情况,就能立即调动附近的执法队员。“而且有视频证据在手,赖也赖不掉。”刘军宏说,“智能化给我们带来了四个字:‘精准高效’。”
这种“精准高效”的视频执法,已成为广州全市城市管理的常态。2018年,广州市城管委搭建新版数字城管信息系统,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通过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实现对占道经营、乱堆物料、余泥渣土车未密闭运输等问题的及时、精准发现,自动截图并识别时间、地点、类型等信息,一键推送至数字城管系统,进行立案处理。发现量和处置量均实现倍增。
视频监控,也成为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利器。广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邓中文介绍,近年来广州市、区两级政法委大力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2016年被列为全国“雪亮工程”示范城市后,广州在前期基础上又开展了第三轮公共安全视频专项建设,目前已累计建成摄像头150万个、高清道路卡口系统2140套,实现市、区主要道路、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等公共区域全覆盖。调查显示,“增建、改建监控摄像头”是市民认为提升安全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天河区是广州的经济核心区,领事馆、大型购物商场、体育场馆、企业总部聚集,人口流动大、大型活动多,安全保障压力不小。如何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保证区内安全?“互联网、大数据、人脸识别、无人机及AR等新技术,正在成为提升群众安全感的抓手。”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局长刘武彬表示。
对于公安来说,路面巡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天河区有300多万人口,使用“人海战术”肯定不行。在该区民警人手一台的警务手机上,排列着“天河公安核查通”“视频监控平台”等20多个警用APP。“既可以刷证,也可以刷脸,‘嘀一嘀’,就能盘查。”刘武彬介绍,他们依托这种“智慧新警务”神器,已累计盘查各类人员552万余人次,抓获在逃人员247人、现行违法犯罪人员26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