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本页位置:主页 > 科技 >

这位老人为我国构建“海防长城”添砖加瓦

2019-01-09 08:54     来源:上海信息港
  82周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尽管年岁已高,但依然骨骼硬朗。40年来,他致力于中国新体制雷达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筑起了“海防长城”。
 
  刘永坦是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与技术奠基人和引领者,著名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曾先后于1991年和2015年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梅开二度”。
 
  1月8日,刘永坦荣膺2018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面对这份中国科学家的至高荣誉,刘老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做成了点儿事,这事离开团队的力量也是绝对无法做到的。”
 
  1953年刘永坦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经过一年预科、两年本科的学习,成绩优异的他作为预备师资,被学校派往清华大学进修无线电技术。1958年,刘永坦回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从此,他便走上了大学的讲台,直到今天。
 
  1979年6月,刘永坦被派往英国进修,师从著名雷达技术专家谢尔曼。勤勉的刘永坦凭借过硬的英文功底、深厚的专业知识赢得了谢尔曼的认可,获准参与到重大科研项目“民用海态遥感信号处理机”的部分研制工作中去,打破了以往中国留学生只能从事边缘科研工作的局面。
 
  一年多的时间,在“设计—试验—失败—总结—再试验”的循环反复中,刘永坦攻克了这项课题,谢尔曼盛赞道“刘永坦独自完成的工程系统,是一个最有实用价值、工程上很完善的设备,他的贡献是具有独创性的。”
 
  这次难得的科研任务,让刘永坦对雷达有了全新的认识。传统的雷达虽然有“千里眼”之称,但也存在“盲区”。因此,很多国家开始研制新体制雷达,希望“千里眼”能练就“火眼金睛”。
 
  面向国家未来远海战略需求,耄耋之年的刘永坦依然活跃在科研前线,继续带领团队规划实施对海远程探测体系化研究,逐步开展分布式、小型化等前瞻技术的自主创新,为构建“海防长城”添砖加瓦。
上海信息港 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上海信息港 () © 2012-2017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