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虽然天气细雨霏霏,上海经济却充满春天的奋斗气息。
最近,上海市商委公布1月份利用外资情况:新设外资项目563个,同比增长69.1%;合同外资100.97亿美元,同比增长197.6%;实到外资14.22亿美元,同比增长33.5%。从数据看,迎来“开门红”。
2019年怎么将“开门红”保持下去?上海早早开始谋篇布局——春节后第一天,上海举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打响开工“发令枪”。上海市委市政府表示,要坚定决心和信心,把营商环境打造成为上海的“金字招牌”。
一以贯之,一马当先
“来上海前,我们在北京已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到上海后,面临资质重新认定。过去,省级资质认定一般要三年时间。而这一次,在普陀区科委牵头协调下,我们仅用了20多天就重新完成认定。”在近日普陀举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上,中国邮政集团旗下中邮科技董事长方向阳说。
上海市委市政府认为,对上海这样的城市来说,要赢得发展的主动,不可能简单依靠优惠政策的比拼,更不可能靠低要素成本来竞争。唯有优化营商环境,才是最持久、最强劲的制胜之道。
过去一年,上海相继推出扩大开放100条、支持民企27条,形成改革大突破;推动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政务数据归集,实现资源大整合;从审批到服务,从部门本位主义到协同配合,带动思想大转变;浦东证照分离,静安“四个一”,长宁“八张牌”,嘉定“六减六加六集成”,迎来亮点大展现……
用心付出,收获也满满。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总体排名从第78位大幅攀升至第46位,其中上海权重占55%。截至2019年1月底,上海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74家,继续保持在全国扩大开放、利用外资“一马当先”的位置。